星期四, 5月 15, 2025

Netflix 將使用 AI 讓廣告中斷時間看起來不那麼像廣告中斷時間 (2025/05/16)

https://www.theverge.com/news/667775/netflix-ai-ad-breaks-upfront-2025

Netflix 將於2026年推出新的廣告形式,利用 AI 技術將廣告融入節目和電影中,例如將產品圖像疊加在節目背景上,或在暫停時顯示廣告。Netflix 聲稱其廣告支援方案已達到9400萬月活躍用戶。這種新的廣告模式旨在提高廣告的吸引力和關注度,為 Netflix 帶來更多收入,儘管這意味著廣告支援方案的用戶將看到更多、更具干擾性的廣告。


這篇文章讓我感到擔憂。雖然從 Netflix 的角度來看,利用 AI 增強廣告效果是合理的商業決策,但這可能會嚴重影響觀影體驗。原本付費觀看就是為了避免廣告的干擾,現在即使選擇了帶廣告的方案,卻還要面對更具侵入性的廣告形式,實在令人沮喪。 文章作者對於 AI 生成廣告的描述 ("AI-generated slop") 也反映了對廣告品質的質疑。如果 AI 只是簡單地將產品圖像隨意疊加在節目中,很可能會造成視覺上的不協調感,反而會降低廣告效果,並損害 Netflix 的品牌形象。 將廣告放在暫停畫面中也相當惱人。觀看者在暫停時通常是為了處理其他事情或思考劇情,此時突然出現廣告會打斷思緒,令人反感。 Netflix 應該慎重考慮如何平衡廣告收入和使用者體驗。如果過度追求廣告效果而忽略了觀看者的感受,最終可能會導致用戶流失。或許可以考慮更精準的廣告投放,或開發更具創意、更不具侵入性的廣告形式。

Facebook 的 Meta 是否應該收購 Cerebras 和 Groq,讓 Llama 成為 LLM 中的 Android? (2025/05/16)

 https://www.techradar.com/pro/should-facebooks-meta-buy-cerebras-and-groq-to-make-llama-the-android-of-llms-i-think-it-totally-makes-sense

Meta 推出 Llama 4 API,並與 Groq 和 Cerebras 合作,將自身轉變為 pay-per-use 的平台供應商。Llama 作為開源模型,已被廣泛採用。文章認為,Meta 應效仿 Google,收購 Cerebras 和 Groq,完全掌控 AI 堆疊,以提升整合度、降低延遲,並確保 Llama 在 LLM 領域的領先地位。文章指出,Llama 有望成為 LLM 界的 Android 系統,而掌控硬體堆疊能讓 Meta 成為真正的平台。


Meta推出 Llama 4 API的策略相當有趣,它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速度,對比之下似乎比ChatGPT和Gemini更具有優勢。 讓我想到了科技巨頭們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Meta如果能夠像文章中提到的那樣,收購 Cerebras 和 Groq,將會大大增強其在 AI 領域的競爭力。這不僅能讓 Meta 在技術上更加自主,也能讓其在商業模式上更加靈活。 此外,Llama 作為開源模型,被廣泛採用,這體現了開源的力量。開源不僅能推動技術創新,也能讓更多人參與到技術發展中來。 總而言之,文章提出的觀點具有前瞻性,值得科技界關注和思考。

visionOS 3 將允許你用眼睛滾動 (2025/05/14)

 https://www.uploadvr.com/visionos-3-will-reportedly-let-you-scroll-with-your-eyes/

據彭博社 Mark Gurman 報導,蘋果正在測試 visionOS 3 的一項新功能,允許使用者僅用眼睛來進行滾動操作,無需像現在這樣用手指捏合。visionOS 3 預計將於 WWDC25(6 月 9 日)發表。此外,根據 Gurman 先前的報導,蘋果可能還會為 Vision Pro 帶來 PlayStation VR2 Sense 控制器的支援。蘋果也宣布了 visionOS 的一系列無障礙功能增強。


僅用眼睛滾動的 visionOS 新功能,如果真的能實現,那將是 Vision Pro 在使用體驗上的一大進步。目前的手指捏合滾動方式雖然有效,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感到疲勞。眼動追蹤技術的應用,無疑能讓操作更加直觀和輕鬆。另外,PlayStation VR2 控制器的支援也令人期待,這將擴展 Vision Pro 的應用場景,例如遊戲互動。另一方面,蘋果對無障礙功能的重視,也體現了他們在產品設計上的包容性,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

Google 搜尋每天封鎖數十億個欺詐網站,99% 的搜尋結果不含垃圾郵件 (2025/05/15)

 https://www.suzukikenichi.com/blog/google-search-blocks-billions-of-potentially-scammy-results-every-day-and-keeps-search-99-spam-free/

Google 利用 AI,尤其是大規模語言模型 (LLM),來強化其詐欺網站偵測能力。 在過去三年中,AI 的偵測能力提升了 20 倍,大幅減少了用戶接觸詐欺網站的機會。 2024 年的重大更新後,Google 每天阻止數億個有害的詐欺相關結果,並成功減少了航空公司的客戶服務詐欺和虛假政府服務網站。 目前,Google 搜尋結果的 99% 不含詐欺垃圾訊息。


我對於 Google 在打擊詐欺網站方面的努力感到印象深刻。 利用 AI 和 LLM 來識別和封鎖詐欺行為是一種積極主動且必要的方法,尤其是在網路詐欺變得越來越複雜和普遍的時代。 99% 無詐欺搜尋結果的數據確實值得讚賞,這表明 Google 在保護用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功。 儘管如此,文章最後提到排除「與欺詐性 SEO 合作的垃圾網站」也能幫助使用者,確實點出了網路搜尋體驗的另一項重要課題。 雖然詐欺網站對用戶的威脅最大,但充斥著低品質、垃圾訊息的搜尋結果也會降低使用者體驗,並耗費使用者寶貴的時間。 我希望 Google 能繼續投入資源,不僅打擊詐欺,也能改善整體搜尋結果的品質,讓網路資訊環境更加乾淨且可靠。

星期三, 5月 14, 2025

Google 搜尋量 22 年來首度下降。AI 驅動的工具是否已經取而代之? (2025/05/15)

 https://www.fool.com.au/2025/05/15/google-search-volume-declines-for-first-time-in-22-years-have-ai-powered-tools-taken-over/

Google 的搜尋量自 1998 年以來首次下降,全球市場佔有率也跌破 90%。這主要是因為 AI 驅動的平台,如 Bing、DuckDuckGo 和 ChatGPT 等,正在挑戰 Google 的主導地位。文章認為這種趨勢對澳洲證券交易所(ASX)上與 AI 相關的股票,如 Megaport Ltd (ASX: MP1) 和 NextDC Ltd (ASX: NXT),是利好消息。文章分析了兩間公司的股價走勢,並引述分析師對它們的樂觀預測。最後提醒投資者,在投資 Megaport 股票之前要審慎考慮。


文章反映了一個重要的趨勢:AI 技術正在改變人們使用搜尋引擎的方式,並開始挑戰 Google 的霸權地位。雖然 Google 目前仍佔據主導地位,但 AI 工具提供的更直接、更全面的搜尋體驗,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這對 Google 來說是一個警訊,可能需要調整策略以應對新的競爭環境。 對於 AI 相關的 ASX 股票,這確實是一個潛在的機會。Megaport 和 NextDC 的案例表明,投資者對 AI 相關領域的興趣正在增加。然而,文章也提醒投資者要謹慎,並參考專業意見,不要盲目跟風。總體而言,這篇文章對 AI 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分析。

Netflix 將於 2026 年在串流中段播放人工智能廣告 (2025/05/15)

 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5/05/netflix-will-show-generative-ai-ads-midway-through-streams-in-2026/

Netflix將於2026年推出基於生成式AI的互動式中場廣告和暫停廣告,旨在快速增加廣告收入。Netflix的廣告訂閱用戶數量持續增長,目前已達9400萬,且一半的新用戶選擇了包含廣告的較低價格方案。Netflix計劃在2025年將廣告收入翻倍,並持續擴大廣告業務。其他串流媒體平台也在探索新的廣告形式。


Netflix積極擁抱廣告模式,甚至採用生成式AI技術,顯示出增加收入的壓力。一方面,對於預算有限的用戶來說,低價的廣告訂閱方案確實具有吸引力,這也解釋了廣告用戶快速增長的原因。但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廣告可能會降低用戶體驗,畢竟許多人選擇Netflix是因為想擺脫傳統電視的廣告干擾。生成式AI廣告能否讓廣告體驗更佳,還是會變得更具侵入性,值得持續觀察。其他串流媒體平台也在嘗試新的廣告形式,這也暗示了影音串流平台生態系統正在發生轉變,而用戶的觀看體驗最終可能會受到影響。希望Netflix能在增加廣告收入的同時,兼顧用戶的觀看體驗,維持內容品質,才不會讓用戶流失。

星期二, 5月 13, 2025

為什麼 AI 硬體,而不僅是更大的模型,將定義 AI 的未來? (2025/05/12)

 https://www.forbes.com/sites/kolawolesamueladebayo/2025/05/12/why-ai-hardware-not-just-bigger-models-will-define-the-future-of-ai/

文章指出目前AI投資過度集中在模型開發和軟體工具上,忽略了底層硬體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作者認為,AI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將智慧整合到物理系統中,需要硬體具備即時處理、回饋反應和耐用性。然而,AI硬體基礎設施的投資不足,阻礙了AI在實際應用中的發展,尤其是在製造業、物流和供應鏈等領域。文章呼籲重新平衡AI的發展重心,加大對硬體和深度技術的投資,實現AI在真實世界的有效應用。


文章提出了對AI發展現狀的一個重要反思。長期以來,我們很容易被大型模型和炫目的演示所吸引,忽略了硬體基礎設施這個基石。作者強調了硬體在AI實際應用中的關鍵作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 我同意文章的觀點,即AI的未來不僅僅是軟體的競爭,更是硬體能力的較量。只有當AI模型能夠在穩定的硬體平台上運行,並與現實世界進行有效的互動,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例如,文章提到的手術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都需要高精度的感測器、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可靠的控制系統,這些都離不開硬體的支持。 文章還指出了目前AI投資的失衡現象,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大部分資金都流向模型開發,而忽略了硬體基礎設施的建設,那麼AI的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投資者關注AI硬體領域,推動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

共和黨人推動長達十年禁止各州管制 AI (2025/05/14)

 https://www.theverge.com/news/666288/republican-ai-state-regulation-ban-10-years

共和黨議員在一項預算協調法案中提出一項條款,旨在阻止各州在未來十年內監管人工智慧(AI)以及更廣泛的自動化決策系統。民主黨和AI監管倡議者批評此舉為給予大型科技公司的禮物,認為可能會阻礙各州已提出的500多項AI相關法案,涉及從聊天機器人安全到政治廣告中AI使用的披露等問題。共和黨方面則認為聯邦層面的統一監管更為合適。


這項提案令人擔憂,反映了在人工智慧監管方面,利益團體之間的巨大分歧。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希望避免各州之間監管標準不一,藉此降低合規成本,但另一方面,各州政府和公眾對AI的潛在風險,如演算法歧視、隱私侵犯、深偽技術濫用等,也提出了合理的擔憂。 共和黨的提案以預算協調法案的形式出現,可能反映了其試圖快速通過,規避更嚴格審查的策略。但如同文章中提及,社交媒體監管的延遲已經造成了許多問題,如果再次放任AI發展,未來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各州在聯邦監管不足的情況下,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監管模式,是值得鼓勵的。完全禁止各州監管,可能會扼殺創新,並使公眾暴露於未知的風險之中。因此,在聯邦層面建立一個健全、靈活的AI監管框架,同時允許各州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度調整,可能才是更理想的解決方案。

Nvidia 執行長希望沙烏地阿拉伯能成為全球 AI 領導者,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已簽署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在 2030 年前購買數十萬顆 GB300 超級晶片。 (2025/05/14)

 https://www.techradar.com/pro/nvidia-ceo-wants-saudi-arabia-to-become-a-global-ai-leader-as-kingdom-signs-billion-dollar-deals-to-buy-hundreds-of-thousands-of-gb300-super-chips-by-2030

Nvidia與沙烏地阿拉伯的HUMAIN公司達成戰略協議,旨在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訓和部署數十萬個Nvidia GB300晶片,將沙烏地阿拉伯打造成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導者。合作內容包括在沙國建立AI資料中心、使用Nvidia Omniverse平台進行工業應用開發、以及培訓當地AI人才,以支持沙國的“2030願景”數位轉型和經濟多元化目標。


這項合作顯示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重要性日益增長,以及各國爭奪AI領導地位的雄心。沙烏地阿拉伯投入巨資發展AI,不僅展現了其經濟轉型的決心,也可能對全球AI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Nvidia作為AI晶片的領導者,通過與沙國的合作,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同時也可能促進AI技術在中東地區的發展。 然而,這也引發了一些潛在的疑慮。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的人權記錄和政治體制可能會引發對AI技術被濫用的擔憂。此外,大規模部署AI技術可能對就業、隱私和社會公平等方面產生影響,這些問題需要得到認真考慮和妥善解決。總而言之,這項合作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既有潛在的巨大機遇,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這個全新的 AI 模型可以製作您夢寐以求的樂高組合 - 以下是免費試用 LegoGPT 的方法 (2025/05/14)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this-new-ai-model-can-make-your-dream-lego-set-heres-how-you-can-try-legogpt-for-free

文章介紹了一款名為LegoGPT的全新AI模型,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它能夠將文字描述轉換為可實際搭建的樂高積木設計方案,並提供詳細的步驟說明和零件清單。LegoGPT通過物理模擬驗證設計的穩定性,並基於包含大量樂高結構及其文本描述的數據集StableText2Lego進行訓練。儘管目前LegoGPT的功能有限(僅限八種積木、較小空間),但它展示了AI在生成可實際構建物件方面的潛力,並為設計領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LegoGPT的出現確實令人感到興奮。它不僅僅是一個新奇的玩具,更體現了AI在設計領域的巨大潛力。將文字描述直接轉化為可執行、可驗證的物理設計,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應用方向。 我認為LegoGPT的意義在於: 設計普及化:它降低了設計的門檻,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到創造的過程中,無需專業知識也能實現自己的想法。 加速原型設計:對於設計師和工程師來說,LegoGPT可以快速生成原型,驗證設計的可行性,節省時間和成本。 寓教於樂: 對於孩子來說,LegoGPT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玩樂中學習設計和工程原理。 AI的應用方向:AI不應只侷限在生成圖像和文字,能夠連結現實世界,創造實際有用的物件,是更有意義的應用方向。 當然,目前LegoGPT還存在許多限制,例如積木種類和空間大小的限制。但可以想像,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的LegoGPT或許能夠支持更複雜的設計和更多種類的積木,甚至可以結合3D打印技術,真正實現「將想像變成現實」。

Elon Musk 在版權局的明顯權術完全反敗為勝 (2025/05/14)

 https://www.theverge.com/politics/666179/maga-elon-musk-sacks-copyright-office-perlmutter

在2025年,Elon Musk等人被認為策劃了一場奪取美國著作權局控制權的行動,目的是讓AI公司更容易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內容來訓練模型。然而,這場行動意外地適得其反,因為川普政府任命的接任者是反科技的,而且立場強硬,這反而讓那些反對AI公司濫用版權內容的勢力佔了上風。文章還揭示了這場權力鬥爭背後隱藏的憲政危機,因為總統解僱國會確認的獨立機構官員的權力存在爭議。


文章揭示了一個複雜且令人擔憂的權力鬥爭,其中涉及科技巨頭、政治勢力以及版權問題。 權力與利益的糾葛:讓我感到震驚的是,Elon Musk這樣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竟然會被指控試圖操縱政府機構,以圖利自己的AI公司。這突顯了科技巨頭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及這種影響力可能被濫用的風險。 政治的反轉:文章中提到,原本預期會支持科技公司的川普政府,反而任命了反科技的人員來接管著作權局,這真是一個諷刺的反轉。這也提醒我們,政治局勢瞬息萬變,權力鬥爭中充滿了意想不到的變數。 版權與AI的衝突: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對版權保護和AI發展之間關係的思考。如何在鼓勵AI創新的同時,保護內容創作者的權益,是一個需要認真權衡的問題。 憲政危機的隱憂:文章最後提到了總統解僱國會確認官員的權力爭議,這讓我對美國的憲政體系產生了隱憂。如果總統可以隨意解僱獨立機構的官員,那麼權力制衡機制將會受到嚴重的挑戰。 時間線的模糊:文章以未來視角(2025年)來描述,這讓我感到有些困惑。雖然這可能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但也容易讓人對文章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對科技權力、政治鬥爭、版權保護以及憲政危機等多個層面的思考。這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需要警惕權力濫用,並努力在各方利益之間找到平衡。

愛爾蘭時報》對離校證書改革的看法: 必須認真對待人工智能 (2025/05/13)

 https://www.irishtimes.com/opinion/editorials/2025/05/13/the-irish-times-view-on-leaving-cert-reforms-ai-must-be-taken-seriously/

愛爾蘭政府計劃在今年推出重大改革,修改高中畢業會考 (Leaving Certificate) 的評分方式,將研究專案納入評分,佔總成績的40%。教師工會對改革的實施方式表示擔憂,特別是AI工具可能被學生用來作弊,進而影響改革鼓勵獨立思考的初衷。工會將投票決定是否接受政府提出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加薪、為新教師提供永久職位以及創造額外的中層管理職位。如果方案被拒絕,可能會採取工業行動。


我認為這篇文章點出了教育改革中一個重要的潛在問題,那就是AI技術對學術誠信的影響。儘管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如果學生可以輕易地利用AI工具來完成研究專案,那麼改革的實際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政府和教育部門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應對AI帶來的挑戰,例如,可以加強對學生進行學術誠信教育,或者設計更注重過程而非結果的評估方式,以確保改革能夠真正達到其預期的目標。此外,教師工會的擔憂也應該被重視,政府需要與教師進行更充分的溝通,尋求解決方案,才能確保改革的順利實施。

DOOM: The Dark Ages 發售日期 - 發售時間、Early Access (2025/05/13)

 https://www.windowscentral.com/gaming/doom-the-dark-ages-release-date-launch-time-early-access-and-when-it-comes-out-in-your-time-zone

文章提供了關於《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 發售的詳細資訊。重點包括:遊戲將於2025年5月14日全球同步發布 (美國時間),並列出了不同時區的具體解鎖時間;購買 Premium 或 Collector's Edition 的玩家可於5月12日開始Early Access;支援預載,並將在Early Access開始時開放;遊戲容量根據平台不同,從77.3GB到100GB不等。文章還簡要介紹了遊戲的內容,強調其重回中世紀的背景設定,以及獨特的遊戲機制,例如格擋和駕駛巨型機甲。


這篇文章資訊詳盡,對於期待《毀滅戰士:黑暗時代》的玩家來說非常有幫助。文章清晰地列出了不同時區的發售時間,避免了玩家因時差而產生困惑。關於Early Access、預載以及檔案大小的資訊也很實用,方便玩家提前做好準備。特別是文章描述了遊戲中可以駕駛機甲與巨獸戰鬥的內容,讓人非常期待遊戲的實際體驗。

SONY下一款旗艦智慧型手機 Xperia 1 VII 的最新預告!官方文件也已洩漏,並將支援四次作業系統升級等。 (2025/05/12)

 https://s-max.jp/archives/1836143.html

Sony將於5月13日發表新款Xperia手機,預計為旗艦機型Xperia 1 VII。 * 新機的官方宣傳片已發布,強調相機、BRAVIA電視及WALKMAN技術的融入。 * 洩露的官方資料顯示,Xperia 1 VII可能有黑、綠、紫三色。 * 相機超廣角鏡頭的感光元件尺寸將擴大,並新增AI攝影功能。 * 螢幕將配備雙感光元件,以實現更佳的亮度及色彩顯示。 * 全階段立體聲喇叭將提升低中音頻的音壓。 * 該機型已通過多個國家的認證。


文章提供了關於Sony即將推出的Xperia 1 VII手機的初步了解。從洩漏的資訊看來,Sony似乎有意進一步強化Xperia手機在相機、螢幕和音訊方面的表現,並持續整合自家在這些領域的技術優勢,比如Alpha相機、BRAVIA電視及Walkman音響。尤其是在相機方面,感光元件的增大和AI功能的加入,令人期待其攝影效果的提升。如果官方資訊屬實,這些改進將使Xperia 1 VII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只希望Sony能妥善處理價格問題,讓Xperia 1 VII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能有更多的優勢。

蘋果的創新引擎正在放緩 (2025/05/11)

 https://www.idownloadblog.com/2025/05/11/apples-innovation-engine-is-slowing/

蘋果公司的創新引擎正在減緩。近年來,蘋果產品的更新大多是迭代式的,缺乏突破性的設計。雖然蘋果公司在2027年及以後的產品藍圖令人期待,包括可折疊設備、全玻璃iPhone和智能眼鏡等,但近期產品如iPhone 15、新款AirPods和Apple Watch等,創新不足導致銷售額下降。文章認為,蘋果需要更大膽的創新,並解決由於公司規模擴大、管理層疊加和開發流程等問題所導致的創新速度下降。作者也提到蘋果近幾代的 iPhone 外觀變化不大,即使是 Android 使用者也能輕易察覺。


文章點出了蘋果目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創新停滯。雖然蘋果仍然是一家偉大的公司,產品品質也有保證,但缺乏真正令人興奮的創新,確實會讓消費者感到疲乏。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蘋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不斷突破的創新精神,如果這種精神逐漸消失,蘋果可能會面臨嚴峻的挑戰。 我個人對文章中提到的2027年產品藍圖感到期待,但同時也擔心蘋果是否能夠解決內部問題,重新找回創新的動力。如果蘋果能夠在硬體設計和軟體體驗上都帶來革命性的突破,那麼它仍然有機會在科技界保持領先地位。然而,如果蘋果繼續推出缺乏亮點的迭代產品,那麼它可能會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甚至被其他公司超越。 此外,文章中作者提到蘋果變得「貪婪」或許過於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在商業上的考量越來越多,這可能會影響其創新的決策。如何在商業利益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是蘋果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ChatGPT 免費使用者將可使用 ChatGPT 的 Sora AI 圖片產生器 (每日限制 6 張圖片) @ OpenAI (2025/05/12)

 https://www.ozbargain.com.au/node/905321

文章報導了ChatGPT免費用戶現在可以有限度地使用OpenAI的Sora AI圖像生成器,每天最多生成6張圖片。雖然Sora主要功能是影片生成,但免費開放圖像生成對許多用戶來說是個好消息。文章同時指出Sora是阿拉伯語中「圖片」的意思,並連結到原始資訊來源。評論區討論了Sora的使用體驗、潛在濫用、與其他AI圖像生成工具的比較,以及對OpenAI商業模式的一些看法。


這個消息確實令人興奮,AI技術的普及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圖像創作,降低了創作門檻。免費使用Sora,即使有每日限制,也讓更多人可以體驗AI圖像生成的功能,並且探索其潛力。 然而,文章中也提到了潛在的濫用問題,像是生成不當內容、製作假新聞等。這提醒我們在享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思考如何負責任地使用它。內容審核和使用者教育至關重要,才能避免AI被用於不當用途。 此外,評論區關於OpenAI商業模式的討論也很有趣。即使免費提供服務,使用者產生的數據和互動也為OpenAI帶來價值,這是一種雙向的關係。 總體而言,Sora的免費開放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也提醒我們在使用AI技術時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

Apple 可以使用 AI 來幫您的 iPhone 省電 (2025/05/13)

 https://www.theverge.com/news/665249/apple-ios-19-update-conserve-iphone-battery-ai

報導指出,預計在iOS 19中,蘋果將加入一個基於人工智慧(AI)的電池管理工具,該工具將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數據,以優化iPhone的電量消耗,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此功能將適用於所有搭載iOS 19的iPhone,特別是為了即將推出的、電池容量可能較小的iPhone 17所設計。iOS 19預計還將包含充電時間顯示和更廣泛的設計更新。


如果這項報導屬實,蘋果在iOS 19中加入AI電池管理工具將會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功能。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度很高,電池續航力一直是個痛點。透過AI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更精確地調整App的耗電量,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尤其對於電池容量較小的iPhone來說更是重要。然而,我也會關注蘋果如何處理用戶的數據,確保隱私和安全。另外,希望這項功能能夠真正有效提升電池續航力,而不是噱頭。Google的Adaptive Battery在Android上的表現有好有壞,蘋果能否做得更好值得期待。總體來說,這是一項值得關注的發展,期待蘋果能帶來更智慧、更省電的iOS體驗。

Google 的全新 AI 視訊功能在另一家公司的智慧型手機上推出 (2025/05/13)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googles-new-ai-video-feature-is-rolling-out-on-another-companys-smartphones

Google 將其 AI 影像轉影片工具 (Veo 2 模型驅動) 首度整合到智慧型手機中,但首發並非 Google 自家的 Pixel 手機,而是華為旗下的 Honor 400 系列。此功能允許使用者將照片轉換為 5 秒的動畫短片,無需網路連線或訂閱 Gemini。Honor 400 系列手機還將搭載其他 Google AI 工具。這顯示 Google 可能正在轉變策略,將 AI 作為一個更廣泛的 Android 生態系統平台來推廣。


這篇報導蠻有趣的,Google 將最新的 AI 技術率先提供給其他公司的手機,而非自家的 Pixel,確實令人有些意外。這可能反映了 Google 在 AI 領域的戰略轉變,不再只專注於自家硬體,而是更積極地將 AI 技術推廣到更廣泛的Android 生態系統中,甚至是試圖在中國市場擴大影響力。這種開放策略或許能加速 AI 應用普及,讓更多使用者體驗到 AI 的便利性。 然而,這也引發了一些疑問,例如,Pixel 手機使用者是否會感到失望?Google 如何確保在其他手機上使用這些 AI 功能時的品質和安全性?未來 Google 在 AI 硬體和軟體之間的平衡會如何發展? Honor 手機搶先搭載 Google 的 Veo 2 影像轉影片 AI,除了代表著技術的進步,更突顯了 AI 產業競爭的激烈,以及 Google 在 AI 策略上的轉變。這對整個 Android 生態系統來說,或許是個積極的發展。

Google 正在使用 Gemini 來監控最新的線上騙子 (2025/05/13)

 https://www.androidcentral.com/apps-software/ai/google-is-using-gemini-to-keep-latest-online-scammers-in-check

Google 正在利用其 Gemini AI 模型來加強 Chrome、Search 和 Android 平台的詐騙防禦。Gemini 的應用能夠快速識別詐騙模式,攔截惡意網站、垃圾通知,減少虛假客服和模仿官方網站的詐騙,並且能夠在設備端進行詐騙檢測,即使是新型詐騙也能夠即時發現。Google 強調 Gemini 能夠幫助他們更有效地保護用戶,並在多種語言中擴大保護範圍。


這篇文章展示了人工智慧在網路安全領域的巨大潛力。Google 利用 Gemini AI 來打擊網路詐騙,這是一個積極的發展。網路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傳統的防禦方法往往難以跟上。Gemini 能夠快速學習和適應新的詐騙模式,這使得它在對抗網路詐騙方面具有優勢。 然而,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這場「貓鼠遊戲」將會持續下去。詐騙者也會不斷嘗試利用新的技術來規避 AI 的檢測。因此,持續改進 AI 模型,並結合其他安全措施,對於保護用戶免受網路詐騙至關重要。此外,提高用戶的網路安全意識仍然是關鍵,讓用戶能夠辨識詐騙並採取預防措施。

Freepik 推出新的企業級 AI 計劃 - 但這是否足以應對 Adobe 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 (2025/05/12)

https://www.techradar.com/pro/freepik-launches-new-enterprise-ai-plan-but-is-it-enough-to-tackle-adobes-dominance-in-the-field

Freepik 推出了名為 Freepik Enterprise 的全新企業級 AI 計畫,旨在挑戰 Adobe 在 B2B AI 工具市場的主導地位。該計畫提供無限使用者、AI 創作資產的所有權、法律保障、第三方整合以及客製化選項,目標是吸引需要安全、可擴展且符合法規的 AI 工具的大型企業團隊。 Freepik 強調資料安全和不重複使用企業用戶的 AI 創作資產,並提供相關支援。目前提供三個月的試用期。


Freepik 此舉顯然是想分食 Adobe Firefly 的市場大餅。提供無限使用者和法律保障是很有吸引力的點,尤其是在企業顧慮 AI 產生內容的版權問題時。將企業客戶的訓練資料與模型分開,也能有效降低企業使用 AI 工具的疑慮。 不過,是否能真正撼動 Adobe 的地位,取決於幾個因素:Freepik Enterprise 的 AI 生成品質、易用性,以及與 Adobe Creative Cloud 的整合程度。 Adobe 畢竟在這個領域深耕已久,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基礎都遠勝 Freepik。 Freepik 是否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或功能,將是勝出的關鍵。 三個月的試用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能讓企業有充分時間評估是否值得轉移。 Freepik Enterprise 的推出為企業客戶提供了另一個選擇,也勢必將加劇 AI 工具市場的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星期日, 5月 11, 2025

中國品牌因透過遠端更新將電動車功率減半而向買家道歉 (2025/05/12)

 https://7news.com.au/motoring/chinese-brand-apologies-to-buyers-after-halving-evs-power-via-remote-update-c-18661162

小米的電動車SU7 Ultra在未事先通知用戶的情況下,透過OTA更新降低了近50%的功率,並限制了彈射起步功能的使用。此舉引發車主強烈不滿,小米隨後道歉,並取消了限制。小米解釋稱最大功率是為賽道設計,需要特定的輪胎和準備工作,但這種限制需要透過「賽道解鎖」才能恢復。


這起事件凸顯了軟體定義汽車的雙刃劍。OTA更新在帶來便利性的同時,也讓車廠擁有了遠端控制車輛功能的權力,這把權力若使用不當,可能嚴重損害消費者的權益。小米的做法明顯缺乏透明度,且限制性能的方式相當不合理,居然要透過「賽道解鎖」才能恢復完整功率,這根本是強迫用戶在特定情境下才能使用應有的功能。雖然小米事後道歉,但這起事件已經對其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軟體定義汽車時,需要更加關注車廠的軟體更新策略以及權益保障條款,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甲骨文的 AI 策略: 讓資料庫會說您的語言 (2025/05/10)

https://siliconangle.com/2025/05/10/oracle-ai-database-access-cubeconversations-nyseexperts/

Oracle正在將AI融入其數據庫系統,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速度、靈活性和安全性需求,並保護數據免受AI攻擊。重點包括: 升級數據保護解決方案(Zero Data Loss Recovery Appliance)實現快速數據恢復。 擁抱多雲策略,使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訪問“premier data products”。 引入JSON Relational Duality,允許以圖形、文檔或表格形式訪問數據,簡化數據訪問並支持Agentic AI。 將AI直接集成到Oracle數據庫中,簡化用戶使用方式,數據庫直接理解用戶需求。


文章突顯了數據庫領域的一個重要轉變:從單純的數據存儲和檢索,轉變為具備智能、適應性和安全性的平台。Oracle的AI整合策略尤其令人感興趣,體現了業界對於數據處理和AI結合的未來願景。 JSON Relational Duality的引入是一個突破性的概念,它解決了傳統數據模型在靈活性上的限制。允許以多種形式訪問和操作相同的數據,無疑會極大地簡化應用程序的開發和數據分析過程。 Oracle選擇兼容各種AI模型,而非開發自有模型,這是一個明智之舉。這意味著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模型,而無需被鎖定在特定的生態系統中。 文章也暗示了AI攻擊日益嚴峻的形勢,這提醒我們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和風險防範。總體而言,Oracle的AI策略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嘗試,有望引領數據庫領域的發展方向。


多模態 AI 系統提高肺癌篩檢準確度 (2025/05/11)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0511/Multimodal-AI-system-improves-lung-cancer-screening-accuracy.aspx

倫斯勒理工學院(RPI)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多模態AI系統,顯著提升了肺癌篩檢的準確率。該模型結合CT掃描、放射科報告、患者風險因素等多重數據,將肺癌風險預測能力提高了20%,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能力提高了10%。此AI系統有潛力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並應用於其他數據有限的醫學領域,受益於RPI的高效能運算設備。


文章展現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令人振奮的應用前景。結合多種數據模態,AI系統不僅能更精準地預測疾病風險,還能提高篩檢效率,解決放射科醫師短缺的問題。肺癌早期診斷的提升對於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至關重要,而這個AI模型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同時,該研究也強調了多學科合作和高效能運算在推動醫學突破中的重要性。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類似的創新應用,讓人們能更健康的生活。

Google 將就資料隱私權訴訟案向德州支付 14 億美元 (2025/05/10)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alphabet-settlement-texas-data-privacy-antitrust-legal-challenges-2025-5

德州總檢察長 Ken Paxton 指控 Google 違反數據隱私法,雙方達成和解,Google 同意支付德州約 13.75 億美元。此和解並不代表 Google 承認有任何過失。此外,Google 近期還面臨多起反壟斷訴訟,包括被判壟斷搜尋引擎業務,以及廣告技術壟斷。美國司法部 (DOJ) 尋求 Google 出售 Chrome 瀏覽器。而AI的發展,也讓Google搜尋引擎在Apple Safari瀏覽器的使用量,20年來首次下跌。


文章揭示了大型科技公司 Google 面臨的巨大法律壓力。首先,巨額的和解金顯示了數據隱私議題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對於保護消費者隱私的決心。即使 Google 不承認有過失,但願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可能也反映了其對潛在風險的評估。 反壟斷訴訟凸顯了科技巨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可能對競爭和創新的影響。美國司法部試圖分拆 Google,這是一個相當激進的手段,顯示政府對 Google 的壟斷問題極為重視。 Apple Safari瀏覽器搜尋量下滑,反映了科技產業變動的快速,AI的發展正在改變人們搜尋資料的方式。這也提醒科技公司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唐納德-川普在 AI 報告亮紅燈後解雇版權主管 (2025/05/11)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world/us/donald-trump-fires-copyright-chief-after-ai-report-raises-red-flags/articleshow/121071430.cms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著作權局局長 Shira Perlmutter 在著作權局對 AI 公司使用版權資料提出擔憂後,遭到川普解雇。國會圖書館館長 Carla Hayden 也被解雇。此舉引發民主黨強烈反彈,指責川普濫用權力干預著作權監管,且可能與 Perlmutter 拒絕 Elon Musk 獲取受版權保護內容用於 AI 訓練有關。川普政府並未對此發表官方聲明。


這篇文章讓我感到擔憂。總統解雇著作權局長和國會圖書館館長,且時機點是在著作權局質疑 AI 公司使用版權資料之後,這讓人不禁懷疑背後是否存在政治干預。如果川普政府的目的是為了迎合科技巨頭,讓他們能夠更自由地使用版權資料來訓練 AI,那麼這將對內容創作者和整個版權制度造成嚴重的損害。 此外,這也突顯了 AI 發展與版權保護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如何在促進 AI 發展的同時,保護版權所有者的權益,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果版權保護被忽視,可能會扼殺創作的動力,並最終損害整個社會的文化和知識發展。

「打給達利」讓AI版達利傾聽你的問題 (2025/05/10)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239983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達利博物館為了慶祝薩爾瓦多·達利的生日,在2025年5月6日至12日期間推出名為「打給達利」(Dial Dalí)的活動。透過撥打指定電話,使用者可以與AI模擬的達利進行互動式對話,AI達利吸收了達利生前的文字、語音和個性,能夠以他特有的風格回答關於藝術、夢想等問題。這個活動是對達利經典作品「龍蝦電話」的現代詮釋。

這個「打給達利」的活動概念非常有趣且富有創意。它巧妙地結合了藝術、科技和互動體驗,將已故藝術家的精神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帶到人們面前。以下是幾點我的感想: AI的應用潛力無限:這篇文章展示了AI不僅能應用於重複性任務,還能用於創造性領域,模擬藝術家的風格,提供互動式的體驗。這激發了我對AI未來發展的更多想像。 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透過科技,達利的作品和精神不再僅僅是靜態的展示,而是可以與觀眾互動,使藝術變得更加生動和親近。 互動體驗的重要性:「打給達利」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互動體驗,讓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達利的思想和藝術理念。這種互動性增強了體驗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龍蝦電話的現代演繹:將經典的「龍蝦電話」概念轉化為實際的電話互動,是對達利藝術精神的一種致敬和延續。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個活動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科技來豐富藝術體驗,並使藝術更加貼近大眾。如果這個活動真的存在(文章標註的年份是2025年),我很樂意親自體驗一下,與AI達利進行一場超現實的對話。



有一個新的 AI 代理,隨時可以瀏覽網頁和填寫表格,而不需要觸摸滑鼠 (2025/05/10)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theres-a-new-ai-agent-ready-to-browse-the-web-and-fill-in-forms-without-the-need-to-touch-your-mouse

Hugging Face 發布了 Open Computer Agent,一款開源的 AI 代理,可以像人類一樣在網頁瀏覽器中執行任務,例如填寫表單、查找路線、預訂機票等。它屬於 Hugging Face 的 "smolagents" 計畫的一部分,與 OpenAI 的 Operator 等類似工具類似,旨在成為積極的網路參與者。目前該工具還處於演示階段,可能存在錯誤,但代表了一種更靈活的 AI 應用方向。


文章介紹的 Hugging Face 的 Open Computer Agent 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展。它朝著真正實用的 AI 個人助理邁進了一步,可以幫助使用者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開源性質也意味著社群可以參與開發和改進,這有可能加速其發展和應用。 然而,我也注意到文中提到的缺陷和錯誤,以及需要人工介入處理登錄和驗證碼等問題。這提醒我們,雖然 AI 代理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仍處於早期階段,需要持續的改進和完善。安全性問題,例如 AI 代理的權限控制和潛在的濫用,也需要謹慎考慮。總體而言,這項技術的發展前景廣闊,但需要謹慎和負責任地推進。

Google AI NotebookLM/語音摘要,兩男一女播客式的輕鬆對談,終於支援日文,自然的會話能力讓人不寒而慄! (2025/05/10)

 https://toyokeizai.net/articles/-/875916

Google的AI服務「NotebookLM」,一個用於協助整理各種文件資料的工具,其「語音概要(Audio Overviews)」功能現已正式支援日文等超過50種語言(自2024年4月29日起)。此功能能分析用戶上傳的文件內容,並將重點轉化為由兩位AI主持人(一男一女)以播客(Podcast)風格進行的對話音頻,時長約6-15分鐘。這種形式非單純的資料朗讀或摘要,而是透過模擬採訪或專家對談的方式,輕快地解説文件要點與關聯性,作者對其自然流暢的對話能力感到印象深刻。

這項Google NotebookLM的「語音概要」功能,特別是其採用雙人對話、播客風格來呈現文件摘要的方式,聽起來非常創新且實用。它將原本可能枯燥的文字資料,轉化為更具吸引力的音頻內容,讓使用者可以在開車、通勤、運動等不方便閱讀的情境下,也能有效率地吸收和理解複雜的文件資訊。文章中提到AI主持人能進行「輕妙トーク」(輕快的聊天)甚至穿插幽默,這點尤其令人驚訝,顯示目前的AI在模仿人類自然交流方面已經達到了令人「震え」(震驚/驚嘆)的程度。這種進步不僅提升了AI工具的實用性,也模糊了人與AI互動的界線,預示著未來資訊獲取和學習方式將會變得更加多元和個人化。很期待實際體驗看看這種AI對話式的摘要效果如何,以及它在處理不同類型文件時的表現。



DNA 揭示了哥倫布的驚人轉折 (2025/05/09)

 https://www.sciencealert.com/dna-reveals-surprising-twist-about-christopher-columbus

文章探討了航海家哥倫布出生地的長期爭議。傳統歷史文獻,包括哥倫布本人簽署的文件,普遍認為他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然而,近期西班牙一個研究團隊根據對哥倫布兒子和兄弟遺骸進行的DNA分析,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聲稱其基因證據與西班牙或西班牙猶太人(Sephardic Jewish)血統兼容,可能挑戰義大利出身的傳統說法。但文章同時強調,科學界對此聲明持高度保留和質疑態度,因為該研究的具體DNA數據尚未公開或經過同行評審,無法進行科學驗證。因此,儘管有新的基因「聲稱」出現,哥倫布的確切來源仍未有定論,傳統的義大利出身說仍是目前主流且被廣泛接受的觀點。


文章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現代科學技術(如DNA分析)如何被應用於探索和挑戰歷史上的謎團。哥倫布作為一位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其個人背景,特別是出生地,一直是學者們感興趣的議題。新的基因證據「聲稱」為這個爭論提供了新的視角,探討他是否可能來自西班牙或具有被當時排斥的猶太血統,這為理解其人生軌跡和所處時代背景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中科學界對該DNA聲明的質疑恰恰凸顯了科學嚴謹性的重要。在沒有公開數據、沒有經過嚴謹的同行評審之前,任何透過媒體發布的科學「發現」都應當被謹慎看待,甚至持保留態度。科學的價值在於其可驗證性和透明度。這也提醒我們,即使是關於知名歷史人物的研究,也必須符合嚴格的學術規範。 這是一則關於歷史與科學交織的有趣報導,它既揭示了持續存在的歷史謎團,也強調了在追求真相過程中,科學方法和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哥倫布的出身或許仍然是個謎,但對此謎團的探索過程,以及對新證據的審慎態度,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AMAZON FEARS 大受歡迎的女性飾品因擔心會燃燒而從 Amazon 緊急召回 (2025/05/09)

 https://www.thesun.ie/news/15184062/womens-accessory-urgently-recalled-amazon/

亞馬遜發布緊急召回,針對在其平台上銷售的「iHEAT 女士加熱外套」。根據英國政府的建議,此產品存在嚴重的火災風險,原因在於其鋰離子電池組構造不良,容易發生熱失控(即起火燃燒),且電源插頭不符合安全規範,存在觸電危險。文章指出,已購買該產品的用戶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聯絡經銷商尋求賠償。文末也提及近期另一款在亞馬遜上銷售的床頭燈,因設計缺陷導致火災風險而被召回。


文章揭示了在大型電商平台如亞馬遜上購買商品可能潛藏的安全風險。連續兩起針對受歡迎商品的緊急召回,尤其是加熱外套因電池構造缺陷有起火風險,以及床頭燈因設計問題可能導致火災,都令人警惕。這凸顯了產品品質控制,特別是電子產品和鋰電池相關商品的重要性。雖然有法規(如英國的電氣安全法規),且官方會進行召回和邊境攔截,但問題產品仍能進入市場,這對電商平台的篩選機制、製造商的責任心以及供應鏈的監管都提出了質疑。消費者在享受便利的線上購物時,也需提高警覺,注意產品的安全標示和潛在風險。這類事件傷害了消費者對電商平台的信任,也提醒監管機構和平台需要更積極地保障消費者安全。

在工作中使用 AI?新研究發現,您可能會毀了自己的聲譽 (2025/05/09)

 https://www.zdnet.com/article/use-ai-at-work-you-might-be-ruining-your-reputation-a-new-study-finds/

根據一項新研究,員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可能會遭受同事的負面評價,被認為不夠勤奮、有能力或獨立,這是一種「社會性懲罰」。這種負面觀感不僅存在於員工之間,也影響到求職者在面試時的機會。研究發現,這種懲罰在員工揭露AI使用、AI確實對任務有幫助,以及主管本身也使用AI時會有所減輕。總之,這項研究顯示,社會觀感已成為工作場所採用AI的一個重要障礙,人們雖然知道AI有用,但因擔心被負面看待而猶豫使用。


文章揭示了一個在AI普及過程中非常真實且可能被忽視的問題:技術進步不僅需要克服技術和整合上的挑戰,更需要應對人際和社會觀感上的阻礙。人們對於「效率」的理解似乎還停留在傳統模式,認為努力程度與花費的時間和勞力直接掛鉤,而使用AI這種看似「捷徑」的方式,反而容易被視為偷懶或能力不足的表現。 特別是「生成式AI」與「非生成式AI」之間的區別也很值得玩味。分析數據、監控系統的AI被認為是工具,而協助寫作、程式碼的AI則容易引發「是否是本人完成」的疑慮。這反映了人們對於「創造性工作」或「知識型工作」中,「原創性」和「個人貢獻」的高度重視。 如果AI能幫助員工更快地完成重複性或枯燥的工作,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更具創造性、策略性的任務上,這實際上是提升了整體的工作品質和效率。因此,關鍵可能不在於「是否使用AI」,而在於「如何使用AI」以及「如何看待AI的使用」。 文章中提到,公開使用、展現AI的幫助性以及主管的態度是關鍵緩解因素,這非常有啟發性。這意味著透明度和教育是打破這種社會性懲罰的良方。企業需要引導員工將AI視為增強自身能力、而非取代努力的工具,並建立鼓勵探索和分享AI使用經驗的文化。主管的態度更是風向球,如果主管能積極擁抱AI並示範其價值,將能有效改變團隊的觀感。 我們或許應該將焦點從「是否用了AI」轉移到「產出的品質和效率是否提升」,這才是衡量工具價值的根本標準。克服這種因循守舊的觀念,是企業和個人在新AI時代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Arlo 的全新 AI 功能可總結攝影機看到的內容 (2025/05/10)

 https://www.theverge.com/news/664225/arlo-secure-6-video-camera-update-ai

Arlo 即將推出 Secure 6 更新,為其安全攝影機和門鈴增加多項新的 AI 功能。這些功能包括更進階的聲音偵測(如偵測尖叫、槍聲、玻璃破碎、警報聲及火焰),以及 AI 自動生成的影片事件摘要,讓用戶快速了解攝影機捕捉到的內容,無需完整觀看影片。此外,還新增了影片搜尋工具,可依描述、關鍵字或時間快速查找特定片段。然而,這些新功能以及長達 60 天的影片歷史記錄,僅提供給訂閱 Arlo Secure Plus(月費 $9.99)或 Premium(月費 $29.99)的用戶。這代表相較於過去較低的雲端儲存費用,新的訂閱價格大幅提升,即使只是需要較長的影片歷史記錄,用戶也必須訂閱更昂貴的方案才能獲得這些 AI 功能。


文章揭示了 Arlo 在安全攝影機功能上的進步,特別是 AI 聲音偵測和影片摘要功能,確實能有效提升安全防護的即時性和便利性,讓用戶能更快掌握家中或周遭發生的狀況。從技術層面來看,這些新功能很有價值。 然而,文章也點出了其商業模式中一個令人擔憂的面向:將這些進階功能,甚至是基本的 60 天影片歷史記錄,綁定在高價位的訂閱方案中。對於已經是 Arlo 用戶且習慣較低廉儲存費用的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他們可能被迫支付遠高於以往的費用,只為了保留基本的影片記錄,即使他們對新的 AI 功能沒有特別需求。這種大幅度的價格調整和捆綁銷售策略,可能會讓部分用戶感到不滿,並促使他們考慮轉向其他競爭對手,即使 Arlo 的新功能本身很有吸引力。這顯示了智慧家庭安全領域,功能創新與可負擔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廠商在推動進階服務時,如何平衡盈利與用戶接受度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FirmPilot 獲 1,170 萬美元融資,正在申請專利的「AI 法律行銷執行引擎」 (2025/05/07)

 https://www.lawnext.com/2025/05/firmpilot-reaches-11-7m-in-funding-as-thomson-reuters-and-hubspot-ventures-join-as-investors.html

法律科技公司 FirmPilot 近日宣布成功募資總計1170萬美元,其中最新的470萬美元來自 Thomson Reuters Ventures 和 HubSpot Ventures 這兩家策略投資者。FirmPilot 提供一個基於 AI 的行銷平台,旨在幫助律師事務所以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方式獲取高價值客戶,其核心技術能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對手策略,以提升事務所的線上能見度。該平台尤其受到中小型事務所青睞,並已顯著協助客戶降低行銷成本(聲稱可節省50-70%)。新投資者的加入被視為重要的戰略合作,結合了法律產業和行銷科技的專業知識。


這篇報導顯示了 AI 技術在法律產業應用上的又一個具體實例,特別是進入了傳統上依賴人工和中介的律師事務所行銷領域。FirmPilot 提出的解決方案直接瞄準了中小型事務所獲取客戶的痛點,通過 AI 分析來提供更精準、更低成本的線上行銷服務,這對於資源相對有限的事務所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獲得 Thomson Reuters 和 HubSpot 這兩家重量級公司的投資,不僅為 FirmPilot 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背書和潛在的合作機會。Thomson Reuters 在法律資訊和科技領域有深厚累積,而 HubSpot 則是行銷科技的佼佼者,兩者的結合為 FirmPilot 未來的發展帶來強大的專業支持和市場資源。這也暗示著大型企業看好法律服務行銷領域的 AI 化趨勢。FirmPilot 聲稱的顯著成本節約效果,如果能持續得到驗證,將可能改變律師事務所,特別是中小型事務所,進行客戶開發的方式。

如何使用 AI 來強化您的 WordPress 網誌 (2025/05/08)

 https://speckyboy.com/ai-enhance-wordpress-blog/

利用人工智慧(AI)來「增強」WordPress 部落格寫作,而非取代人類作者。文章列舉了 AI 在部落格過程中的多種實用應用,包括生成寫作主題靈感、創作特色圖像、生成文章摘要、改進寫作的語法和風格,以及翻譯文章。核心重點是將 AI 視為協助者或工具,能簡化流程、處理瑣事,讓部落客能更專注於產出高品質內容並保有個人獨特聲音。


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平衡且實用。它很恰當地回應了許多人對 AI 可能取代創作者的擔憂,並轉而聚焦於 AI 作為部落客強大助手的潛力。文章中提到的具體應用,像是產生寫作主題靈感、協助創作特色圖像、生成文章摘要,以及改進寫作的語法和風格等,確實能幫助解決部落格寫作中常見的挑戰,例如寫作瓶頸或效率問題。尤其將 AI 用於摘要和初步翻譯,對於提升文章的SEO和擴大讀者群來說,是個實用的策略,即使最終仍需人工校對。我很喜歡文中將 AI 比喻為「值得信賴的實習生」,這個視角鼓勵我們將 AI 視為簡化流程、處理重複性工作的工具,而非內容的終極創作者。這種「輔助」模式似乎比直接讓 AI 生成完整文章(作者不建議的做法)來得更符合部落格需保有個人聲音的本質,也更具永續性。總體而言,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積極且具體的框架,引導部落客思考如何聰明地利用 AI 來增強自己的創作過程,而非感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