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國人會遇到的習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國人會遇到的習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5月 18, 2009

結婚多少年,是什麼婚?

中國對婚姻的說法:

1年紙婚;2年棉婚;3年皮婚;4年花果婚;5年木婚;6年糖婚;7年手婚;8年古銅婚;9年陶器婚;10年錫婚;11年鋼婚;12年絲婚;13年花邊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20年瓷婚; 25年銀婚;30年珍珠婚;35年珊瑚婚;40年紅寶石婚;45年藍寶石婚;50年金婚;55年綠寶石婚;60年金鋼鑽婚;70年白金婚;80年鑽石婚

美國對婚齡的說法:

1年一紙婚;2年一布婚;3年一皮婚;4年一絲婚;5年一木婚;6年一鐵婚;7年一銅婚;8年一電婚;9年一陶婚;10年一錫婚;11年一鋼婚;12年一亞麻婚;13年一花邊婚;14年一象牙婚;15年一水晶婚;20年一瓷婚;25年一銀婚;30年一珍珠婚;35年一玉婚;40年一紅寶石婚;45年一藍寶石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鑽石婚。

法國對婚齡的說法:

1年一棉婚;2年一皮婚;3年一麥婚;4年一蠟婚;5年一木婚;6年一銅婚;7年一羊毛婚;8年一虞美人婚39年一陶婚;10年一錫婚;11年一珊瑚婚;12年一絲婚;13年一鈴蘭婚;14年一鉛婚;15年一水晶婚;16年一藍寶石婚;17年一玫瑰婚;18年一綠松石婚;19年一印花婚;20年一瓷婚;21年一乳白石婚;22年一青銅婚;23年一綠玉婚;24年一薩丁婚;25年一銀婚;26年一玉婚;27年一桃花心木婚;28年一鎳婚;29年一絨婚;30年一珍珠婚;31年一羊皮婚;32年一紫銅婚;33年一斑岩婚;34年一琥珀婚;36年一梅斯林婚;37年一紙婚;38年一水銀婚;39年一縐紗婚;40年一祖母綠婚;41年一鐵婚;42年一珠質婚;43年一法蘭絨婚;44年一黃玉婚;45年一朱紅婚;46年一薰衣草婚;47年一開斯米婚;48年一紫晶婚;49年一雪松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鑽石婚;70年一白金婚;75年一白石婚;80年一橡樹婚。

英國對婚齡的說法:

1年一紙婚;5年一木婚;10年一錫婚;12年一皮革婚;20年一瓷婚;25年一銀婚;30年一象牙婚;40年一絨毛婚;45年一絲綢婚;50年一金婚;75年一鑽石婚。

俄羅斯對婚齡的說法:

1年一花布婚;5年一木婚;6年一鋅婚;7年一銅婚;8年一白木婚;40年一銀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鑽石婚;67年一石婚;70年一福婚;75年一王冠婚。

日本對婚齡的說法:

2年一紙婚;5年一木婚;10年一錫婚;15年一水晶婚;20年一陶婚325年一銀婚;30年一珍珠婚;35年一珊瑚婚;40年一紅玉婚;50年一金婚;75年一金剛石婚。



星期二, 3月 18, 2008

滿月與度晬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過很多個不同的階段,在傳統社會中,對於人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因應的方式及習俗,稱之為生命禮俗,這種生命禮俗從人一出生就開始了,其中關於出生的禮俗以滿月及度晬是最重要的。有關滿月及度晬的禮俗不但充滿了溫馨,而且也十分有趣。
##CONTINUE##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叫做 滿月 或者 彌月 ,在這一天,嬰兒家要準備油飯和雞酒,用以祭拜神佛祖以及請客。而外婆家在這一天叫要送頭尾禮;所謂 頭尾 就是指衣著、鞋襪、身飾之類的,比如蝦仔衫、滿月帽、手環-----等,另外還要送外媽圓、紅龜粿、紅桃等,甚至於其它的親朋好友也會送來衣物、金飾,一般叫做送庚,嬰兒家則會以油飯、雞酒、紅蛋為答禮,現代的人則常用蛋糕作為答禮,或者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吃滿月筵,叫做 吃麻油雞酒 。

滿月的日子是以農曆來論定的,而且還男女有,譬如說農曆二月二日出生的嬰兒兒,男嬰的滿月是二月二日,而女嬰則提前一天為二月一日。通常滿月之前,產婦和嬰兒是不可以外出的,尤其禁止到廟裡,原因是這段期間的婦女和嬰兒被認為不乾淨,因此非常忌諱到神聖的地方。不過如果是因為嬰兒生病或其它因素而外出不可,也是被允許的,但是出了門則必須傘或者戴帽,來加以避邪去晦,這樣的習俗,在台灣民間十分普遍。

滿月之前,產婦不但不能外出,而且還必須待在房裡調養身體,俗稱坐月子。在這段期,油雞酒是必須的食物,並且禁食冷性的東西,以避損傷身體。在台灣民間,也有不少人是以四十天作為坐月子的期限,把日子延長,其用意無非是確保產婦的身體能夠完全調養恢復。但不管是三十天還是四十天,滿月所象徵的意義,無非是產婦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而嬰兒則可以開始和外界接觸。


在早期台灣民間,小孩子滿月時,還盛行喊利鷂的習俗,在趣性中包含著父母長輩對新生小孩子的一種期望,這個習俗是每當小滿月時,要將嬰兒頭髮剃光,稱為剃胎毛,剃的時候,用蔥蛋黃在嬰兒頭上抹一抹才剃,表示會聰明健壯,剃完取壁土其頭上比一比,並且唸 抹壁土,不驚風不驚雨,不驚厝邊大腹肚 以祛除日後可能遇到的沖犯。剃過頭的嬰兒由家人背著過橋,以壯其膽,並且拿一支竹竿去趕利鷂,利鷂就是老鷹的一種,一邊趕一唸著 利鷂飛上山,嬰仔快做官,利鷂飛高高,嬰仔中狀,利鷂飛低低,嬰仔快做爸。 這都是和小孩子滿月有關的有趣的習俗。


    小子出生滿一年,台灣語叫「度睟」;睟是周年的意思。

    在台灣習俗中,小孩滿一周歲時,必須準備牲禮和紅龜來拜祖先,而小孩的外婆家也要和滿月時一樣,送頭尾和灴龜來祝賀。不過在早期,這種禮俗只有男嬰才有,如果生的是女孩,多半是不送禮的,顯示當時重男輕女的觀念十分普遍。至於接受頭尾的嬰兒家,也必須送相當的金錢來作為答禮;除此之外,在度睟當天還有一項重要的儀式,那就是「抓周」。


所謂抓周,就是在大廳壇前準備一個米篩,裡面放十二種物品,分別是書本筆 算盤 金錢 秤子-----等,然後將嬰兒置坐於米篩中央,而任由他隨意擇取,其用意是用以卜示嬰兒將來的性向和發展,因此米篩中所放置的每一項物品,都各有代表意義;比如書本表示嬰兒長大後會成為學者。筆則是作家 畫家。至於算盤則是生意人-----等等。目前,抓周這種台灣的舊習俗,已經十分少見了,大部分的父母對於這種透過儀式來預卜嬰兒未來皂性向發展的方,想必是懷疑甚至是不相信的;不過在早期,透過抓周這樣的活動,卻能讓度晬原有的喜慶,增添些許的趣味。

俗語說: 七坐八爬九發牙 意思是指嬰兒到了七個月大時,便會坐直;八個月大時會爬行;九個月大時開始長牙。因些,已經度晬滿周歲的嬰兒,一般來說已經到了開始走路和牙牙學語的階段了,這同時也象徵了告別嬰兒時期,正式成為小孩子的重要過程,所以開始與外界接觸的滿月,到脫離懵然無知的度晬,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幼兒時期十分重要而且值得祝賀的日子。



小孩滿月有什麼習俗儀式?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對於剛誕生的小孩又須注意哪些禁忌。滿月之日,由嬰兒的外婆家送禮物給嬰兒,稱為送「頭尾」,而嬰兒父母則以油飯、米糕、酥餅或糰子為答禮。 一般民間禮數若嬰兒為長子長孫,可以為嬰兒滿月而宴客,親友送禮書寫「彌月之敬」,現今大部分仍以油飯作答謝。
##CONTINUE##

隨著時代改變,雖有許多習俗被簡化,不過仍有一些舊有的禁令要注意,希望帶給下一代平安與健康的祝福。

1、剪臍 (時間:出生時)
在古代,婦女生產都是由產婆負責接生,而剪臍就是生產中重要的一道手續,同時剪臍之後產婆會在傷口塗抹上麻油,以現代眼光來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也難怪民間有"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之諺語。生完之後,胎盤必須裝在甕中,再埋到土裏。現在生產都是在醫院,定期產檢加上醫療進步,生產危機已減少許多。胎盤也都是由醫院來幫忙處理,也就沒有埋胎盤的習俗了。

禁忌:為了怕發生血崩,所以產房內不可放置紅色以及水流類的東西,因為此兩樣物品使人有血崩的感覺。

2、坐月子 (時間:生產後)
生產之後,嬰兒與母親就要開始進入坐月子階段了,這整個月或四十天,產婦與孩子都不可以外出,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媽媽與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

禁忌:1.以前的人認產月內房是不潔、不淨的,其實,主要也是希望能減少去打擾產婦的親友。2.產婦在滿月前是不可外出的,必須等做完月子,才能恢復以前生活。

3、三朝 (時間:出生第三天)
寶寶出生後的第三天,在習俗上稱為三朝。這一天要幫寶寶洗澡,洗澡時在浴盆內放入桂花心、橘子葉、三塊小石子。桂花心象徵富貴;橘子葉代表甘甜以及繁榮的意思,希望以後能夠子孫滿堂;對石子有兩種說法,一是要幫小寶寶作膽,所以要挑選大小適中的石頭(膽子不能太小也不能膽大包天),而且形狀要圓,個性才會柔和圓滑。第二種說法,則是希望寶寶有一個如石頭般的硬頭殼。

洗完澡穿上新衣後,要準備雞酒、油飯祭拜祖先及守護神。一般祭拜時會將牲禮的雞腳塞入雞腹內,可是行三朝之禮時,雞腳要放在外面,代表孩子會有一雙健壯的腳,另外,俗話也說腳長有吃福,表示孩子以後有豐衣足食的福分。

準備的物品:1.桂花心、橘子葉、三塊石頭、浴盆。2.雞酒、油飯、祭拜用品。

4、報酒 (時間:出生第三天)
報酒又稱報喜,也是習俗三朝這天要做的。當祭祀祖先等儀式完成後,就要送雞酒、油飯至娘家,通知娘家小外孫已經出生了,而娘家則會回以各種補品,讓產婦調補身體。

同時也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以感謝媒人當初做媒,分享新生的喜訊,不過,因過去重男輕女的關係,有些人只有在生男丁時,才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此外,也會將雞酒、油飯分送鄰居,讓大家一起增添新生命的喜悅。

準備的物品:雞酒、油飯

5、剃頭 (時間:出生二十四天或滿月時)
剃頭儀式因各地習俗不同,有人會選在滿月當天,有些則出於二十四孝的原因,希望未來孩子能孝順,而選在出生二十四天時進行剃頭的儀式。另外,再仔細些就會看看剃頭當天是初幾,又代表著什麼意義,如初三(代表富貴)、初四(悅色)、初八(長命)……有時會刻意順延一兩天,等好曰子時才剃頭。

剃頭時,先請來有經驗的剃頭師傅,同時在浴盆裏備好陰陽水(一半煮開的水 +一半生水)放入紅雞蛋(紅頂)、鴨蛋(壓煞)、艾草(清淨)、蔥(聰明)、石頭(代表作膽以及頭殼堅硬),由剃頭師傅幫寶寶剃掉頭發及眉毛後,拿起雞蛋在寶寶臉上滾一圈,再拿鴨蛋在身上滾一圈,說著"雞卵面、鴨卵身"等吉祥話,希望寶寶能有雞蛋般漂亮的臉蛋,及鴨蛋般健壯的身體。

準備的物品:紅雞蛋、鴨蛋、艾草、蔥、石頭

6、 彌月之喜 (時間:出生滿一個月)
經過了一個月(有人四十天)的"閉關"階段,母親與嬰兒已經正式做完月子,要開始恢復過一般的生活了。為了慶祝新生命的加入,通常會在這天舉行滿月酒,小規模的會邀請親友來吃雞酒、油飯,正式一些的還會訂席宴請賓客,近年來有些明星因為結婚時"來不及"通知大家,而就以孩子滿月時,正式告知親友、觀眾,他們不但結婚而且寶寶也出生了。這也算是隨著時代轉變,而出現的奇妙景象吧!

除了請客,現代人多半以彌月蛋糕或彌月油飯分送親友及同事。當然收到喜訊的親友,則禮尚往來,回以紅包或是嬰兒用品等作為祝賀。

這一天,外婆家也會準備送頭尾,指的就是寶寶從頭到腳所需的各種東西,包括衣服、帽子、鞋襪、蒙被、蝦仔衫等等,還有外媽圓、紅龜稞、紅桃、禮燭等。通常外婆家送來的衣服背後都會繡上"卍"字,象徵保平安的意義。

7、喊鴟鴞 (時間:滿月時)
滿月時還有一項習俗"喊鴟鴞",鴟鴞指的是老鷹。找來哥哥或姐姐背著小娃娃到外頭,繞行房子一周,手中還要拿著趕雞用的杆子,邊走邊喊"鴟鴞飛上山,囝仔快做官;鴟鴞飛低低,囝仔快做爸;鴟鴞飛高高,囝仔上狀元"(台語)。然後,背人的哥哥或姐姐,可以獲得一隻雞腿。

準備的物品:趕雞用的杆子、雞腿。

8、取姓名 (時間:出生四個月左右)
因為過去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大,所以,以前要幫孩子取名字,大約都是四個月左右的事,通常父母會找算命師或家中輩分大的長輩來幫孩子取名字。而且,過去認為名字越隨便甚至難昕,孩子會比較好養,所以罔腰、罔市、阿狗之類的名字時有所聞。

當然,現在規定孩子出生一個月內就要報戶口,所以也就早早開始幫孩子取名字,加上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取名字可就成了一件大事,不但要排八字、看生肖,還要清新脫俗,響亮好昕,希望孩子能一個好名字帶來一輩子好運。

9、做四月日&收涎 (時間:出生滿四個月)
寶寶滿四個月大時,就代表跨過了新生兒時期的危險關卡,此時會為孩子做四月日。要準備牲禮、紅桃、紅龜等祭祀祖先神明,外婆家也會送禮給小嬰兒。另外還有一個儀式就是"收涎",也就是收口水的意思,因?有的小孩子很會流口水,常常弄得胸前濕答答,因此希望透過這個儀式,可能讓寶寶不再流口水,長大成人。

收涎時要準備空心的餅乾,用紅絲線將餅乾穿成串,挂在寶寶脖子上,然後,抱著寶寶到親友家,請親友來收涎。親友會將餅乾折成兩半,然後拿餅乾在寶寶下嘴唇劃一下像擦口水的動作。然後說吉祥話:"收涎收幹幹,後胎生卵葩"、"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台語),主要是祝福下一胎能一舉得男。這又是以前重男輕女的觀念,至於現代有很多人反而覺得生女兒才貼心,所以吉祥話可能要修改嘍!

四個月內的禁忌:
1 不可吃肉——以後會生瘡
2 不可淋雨——以後會哮喘
3 不可夜出——會沖煞到
4 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稱讚他,如很乖、不愛哭——以後就失靈嘍

10、孤齒 (時間:七至九個月)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代表的正是一個孩子的生長發展階段。現在孩子營養好、剌激多,成長的速度多半會超越以前,快一點的寶寶可能六七個月就會長牙了。

因為以前的人覺得只長一顆牙是不好的,所以這時就有了"吃姑米,穿姑鞋"的習俗。要請姑姑拿來水米(泡過水的米),用來煮成稀飯讓寶寶吃,還要請姑姑送一雙鞋讓寶寶穿,如此有吃又有穿,就能夠祝福寶寶快快長牙。

準備的物品:姑姑家的水米、姑姑送的鞋

11、度晬&抓周 (時間:滿周歲)
度晬指的是寶寶一歲了,為了慶祝寶寶滿周歲,準備牲禮及紅龜祭拜祖先神明,而外婆外公也會送來頭尾(從頭到腳的衣飾、金飾)。也有人度晬時,準備一個包子,用包子來擦嘴,然後說"臭嘴去,香嘴來",主要是希望寶寶以後不會嘴爛,而且也有象徵長大的意義。

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目,就是寶寶的第一次性向測驗——抓周。相傳抓周的習俗是從南北朝就已經開始了。由家長為孩子準備十二項能代表各行各業及未來志趣的物品,照舊俗會將這些物晶放在米篩中,再讓寶寶往前爬,隨他自己的喜好,抓出代表他未來發展的東西。當然,不管孩子抓出什麼東西,父母總有能力為孩子加上" 以後是億萬富翁、大老闆、大律師"等等注解。准不准就等長大之後才知道了,不過當下想必能為父母帶來無比喜悅與期望。

<十二項抓周物品>
書:會讀書,文人雅士
印:有權勢,做大官
筆:會寫字,文筆佳,可當作家、記者
算盤:會計算,可當會計師、商人
墨:會作畫、書法,可當畫家、書法家
錢:賺大錢,有財富
雞腿:有吃福
芹菜:勤勞、做事踏實
尺:善設計、丈量,可當設計師、建築師
蔥:聰明、腦筋靈活
蒜:擁有算數、計算能力
田土、稻禾:可從事農事

<現代常用抓周物品>
聽筒:醫生
滑鼠:電腦工作者、程式設計
刀劍、槍:軍官、警察
書:律師、作家
麥克風:歌星
金卡:擁有錢財

12、周歲前禁忌
1.不可吃雞腳——以後會撕破書。
2.不可親睡覺中的小娃娃——小孩子會睡不好覺。
3.日落後不洗澡——會犯煞。(過去沒有熱水器,會選天氣暖和時幫寶寶洗澡)
4.不可用尺打小孩一一以嫌會蠻皮。
5.不可吃茄子——以後會蛀牙。
6.不可吃魚卵一一以後不會算數。
7.不可吃雞腸——以後會說話囉嗦。

13、收驚
有些小孩膽子小,被車聲、狗叫聲嚇到,或是沒來由地哭鬧不安,這時長輩會認為孩子是被嚇到,而要幫孩子收驚。

一般來說,可請收驚的師公或長者出馬,多半是用米、孩子的衣服等物品來收驚。也有人將小孩子衣服拿去廟裏,由廟方收驚。

小迷思:新生兒會有一種“驚嚇”的生理反射動作,睡覺時會突然雙手對稱性的向上或向外舉、手指外張,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一般在四至六個月之後消失,因此有些長輩會將嬰兒雙手包起來,不讓手自由亂動,以免嚇到。不過滿月之後,最好還是要給孩子活動四肢的空間,這並不是受到驚嚇,長大之後自然會消失。

14、做義子
據說如果孩子愛哭鬧、不好帶,就要給神明做義子,多半是給關聖帝君、媽祖、觀世音菩薩等神明做義子,希望神明能保佑孩子,乖巧又健康。還會將廟裏求過祝福的銅錢、護身符挂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時時受到神明的庇佑。

因地域性及宗教信仰的差異,各地的習俗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差異,而習俗的傳遞除了能記錄屬於我們的風俗民惰,最主要還是希望,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平平安安,有興趣的家長,不妨抱持欣賞卻不迷信的角度,來為你的寶寶祈福吧!

訂婚的流程

訂婚的流程

1.祭祖:
男方在出發前先祭祖,祈求姻緣美滿。
2.出發:
人數與禮車數須為雙數,但避免4或8的人數,禮車數一般為6輛。
##CONTINUE##
3.迎納:
男方納聘車隊到女方家前約一百公尺處時”鳴炮”,女方也”鳴炮”回應。
4.迎賓:
媒人先下車,餘人接著下車;新郎最後由女方家晚輩幫新郎開車門,並且端水給新郎洗手洗臉,新郎需贈送紅包答謝。
5.介紹:
男方親友依序魚貫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先介紹男方給女方。
6.納徵:
男方工作人員抬春盛聘禮進入女方家客廳,女家接受聘禮賞予紅包(扛伕禮與車伕禮),並將聘禮一一陳列。
媒人居中將大小聘,金飾等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聘禮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7.奉甜茶:
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座。
新娘此時才由一福氣婦人牽引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依序敬茶,杯數應與被奉茶人數相同,不可有多有少,媒人隨旁唸吉祥話祝福。
8.壓茶甌:
片刻後再由福氣婦人牽引新娘,捧茶盤出堂收茶甌(杯),男方親友將紅包和茶杯(紅包捲起放入杯中)依序置於茶盤。
9.戴戒指:
戒指:分金戒,銅戒(取同音,意同心。或可用鑽戒取代)用紅線相繫。
時間到時,由福氣婦人牽引新娘至大廳。
在雙方家長與親友的福證下,準新娘面向外坐在正廳中的高椅上,腳放矮椅上(高椅坐,矮椅翹腳)(如係招贅則面向內)。
戴戒指,先戴新娘中指再戴新郎中指(通常只套到第二指節, 男女皆左手),媒人唸吉祥語。
準婆婆替新娘戴上項鍊,見面禮之意。
戴完訂婚戒指後,媒人提出雙方改換稱呼,依序稱呼過。
10.祭祖:
請新娘之舅父點燭燃香,女方要給母舅"點燭禮"(男方提供)。
點「排香」兩對,女方父母及準新人各一,共四份。
媒人唸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拜神明、祖先,並告婚事以定, 祈求保佑。
香柱插入香爐時,一次插定不可重插。(忌諱:有重婚之可能)
11.女方回禮:
女方回送男方禮品稱為”回盛”(又稱”壓盛”),擺入男方”行聘禮品”取出後的空盛內。
女方將男方所送來的”行聘禮品”回送一部分。
新娘事先備好送新郎從頭到腳的隨身用品(6件或12件)。
傳統回禮。
若聘金退回或只收小定,媒人自女方家長手中接下(女方留下紅條),轉交男方家長。
12.訂婚宴:
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設宴。
男方要準備壓桌紅包給女方,支付喜宴費用。
女方並應備雞腿紮紅紙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
男方並致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以為謝禮。
在喜宴沒有結束前,男方不向女方招呼,更不能說再見,就要先行離席,因為忌諱下聘之事再來一次。
13.贈餅:
女方將訂婚喜餅分贈親朋好友,新娘不可吃自己的喜餅。
14.告祖禮:
男方回家後應由父母或長陪同焚香祝禱,稟告祖先及神明。



公證結婚流程

公證結婚流程
一、結婚日期由結婚人自定,舉行儀式場次請洽各地方法院公證處。
二、請至少提前三天(扣除例假日)於上班時間向公證處登記。##CONTINUE##
三、相關書表用品請向各地方法院公證處服務台、聯合服務處或員工合作社購買:公證請求書一份新台幣2元。
四、結婚公證書中、英文本,均由公證處打字。
五、將公證請求書填寫後(填寫前請詳閱請求書末端之說明)交各地方法院公證處服務台登記。
六、登記時應攜帶的證件:
1.結婚人雙方之國民身分證(並備影本一份存卷)、印章及證人二人之國民身分證(影本亦可)。結婚人尚未成年者,其法定代理人之國民身分證。
2.結婚人為現役軍人者,另須提出經核准之軍人結婚報告表(並備影本一份存卷)。
3.結婚人為外國人或國外華僑者,應提出護照及單身證明,單身證明如在國外取得,應經我國駐外館處驗證。其單身證明除應經我國駐外館處驗證外,須再經我國外交部複驗。
4.結婚人為大陸人民者,憑旅行證及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之大陸公證處所發單身公證書。
七、應繳費用:公證費一千元,例假日一千五百元,需英文證書者肆佰元。
八、聲請登記得由一人前來辦理。結婚當天,結婚人、未成人之法定代理人及證人均應攜帶身分證件及印章親自到場,提前半小時報到,按時舉行結婚儀式。
九、參加婚禮人員,應服裝整齊,結婚人穿不穿禮服都可以。
十、結婚儀式在各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結婚禮堂舉行,禮畢交付結婚公證書正本三份,其中一份供申請戶籍結婚登記用。



結婚-男方應準備的禮品

結婚-男方應準備的禮品

一、聘金:
應為雙數,用紅紙包裝妥當。

二、聘禮:
通常男方的聘禮可分簡單的六件禮或隆重的十二件禮,皆擺在俗稱「辦盤」上,送至女方家。一般辦盤可向餅店租借。
簡單的六件禮:##CONTINUE##
1、大餅:
即漢餅,依本省習俗,嫁女兒吃大餅,大多以斤計算,當天男方扛大餅到女方家,數量越大越體面。
2、盒仔餅:
即禮餅,大多以西餅為主,搭配小甜點。
3、米香餅:
俗語有云 「 吃米香嫁好尪 」,意思吃了米香餅,就能覓得好老公。
4、禮香、禮炮、禮燭:
禮香用無骨透腳青,禮炮用大鞭炮和大火炮,禮燭則是成對的龍鳳喜燭。
5、米、糖仔路、褔圓:
糖仔路可用萬字糖,三角糖或砂糖。米和糖是給女方做湯圓用的,有團圓美滿的意思。福圓就是「帶殼的龍眼乾」, 但女方不能收,可偷兩顆給新娘吃,意思看住新郎的眼睛,讓他婚後不再看別的女孩子,亦有圓滿、多子多孫多興旺之意。
6、聘金、金器、布料:
聘金一般可分為「大聘」及「小聘」。「大聘」通常用來顯示男方的面子。「小聘」則為一般行聘。女方通常是收小聘退大聘。金飾則視乎男方的能力,一般會買整套的結婚金飾,金飾首飾由婆婆保管打點,訂婚當天由婆婆幫新娘子全部戴上,算是給媳婦的一個見面禮,婚禮當天新娘必須將它們全數戴上,以示尊重之意。至於布料,現代的人一般是新娘子自己去挑選購買一身衣物及配件,如一套衣服,皮鞋,皮包等,費用由男方負責,或是以紅包代替也可。

講究的十二件禮:
除了以上的六件禮外,另加以下的六件禮,便是講究的十二件禮。
7、四色糖:(冬瓜糖、巧克力糖、冰糖、桔糖)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偕老。
8、豬:一般富貴的人家會以全豬、半豬代表,而普通人家則以一條豬腿聊表心意。女方會將此禮分切,饋贈給前來參加儀式的女方親友。
9、麵線:象徵著「美滿姻緣一線牽」祝福新人褔澤綿長、婚姻幸福、延年益壽。
10、酒:酒可表示全年平安順遂,亦是為了敬女方家祖先。
11、閹雞、鴨母:表示婚姻永固、一片祥和。
12、其它:如喜花、罐頭、禮品等。
記得~不管是六件禮或是十二件禮,包起來的數目最好是六份或十二份,不要貪方便把東西包在一起。

三、紅包:可分為以下幾種:
1.開門禮:給幫新郎開車門的幼童。
2.端茶禮:給把新娘帶出來奉茶的好命婦人。
3.茶 禮:新娘奉茶時給新娘的紅包。
4.酒席禮:也就是台語俗稱的「壓桌」,主要是給女方辦訂婚筵席的費用。
5.媒人禮:給媒人的紅包,男方應該要給的比女方多。
四、訂婚戒:
預備金銅的戒子, 預先用紅線繫好,待訂婚儀式時用。



結婚-女方要準備的禮品

結婚-女方要準備的禮品

1.甜茶-新娘獻茶給男方親友用。
2.禮品-若干。
3.甜湯圓、點心-招待男方親友用。##CONTINUE##
4.酒席-當天訂婚儀式完成後款待男方親友及賓客。
5.贈予新郎的六件或十二件禮-如手錶,領帶,領夾,袖釦,皮帶,襪子,帽子,對筆,皮革等等,作為還聘之用。
6.媒人禮-若干。

是比較講究的話,準備以下物品:
7.木煤-象徵越來越旺,感情彌堅。
8.殼或麥-象徵衣食無憂。
9.黑砂糖-給男方煮茶喝,嘴甜甜,不會為難新娘。
10.緣錢或鉛線-緣線是用鉛製成的圓形薄片,象徵新娘子與婆家的每一份子結緣,相處愉快,家和萬事興。
11.肚兜-兜中置放手帕及紅包,希望新郎事業順利,大展鴻圖,財源滾滾。
12.蓮蕉花,芋葉,石榴花-代表多子多孫多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