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03, 2025

寫作即思考: 使用 ChatGPT 的學生學得較少嗎?

 https://japantoday.com/category/tech/'writing-is-thinking'-do-students-who-use-chatgpt-learn-less

AI示意圖

文章探討了學生使用 ChatGPT 寫作對學習和思考的潛在負面影響。大學教授 Jocelyn Leitzinger 觀察到,她的學生在使用 AI 後提交了許多雷同且缺乏個人經驗的文章,她估計約半數學生不當使用了 ChatGPT。一篇未經同行評審的 MIT 預印本研究發現,使用 ChatGPT 寫作的學生在表現、大腦活動(顯示較少區域連接)以及內容回憶上都比僅靠大腦寫作的學生差。老師們也能辨識出這類文章缺乏創意和個人見解。儘管研究人員強調該研究規模小,結果應謹慎解讀,且 AI 作為輔助工具仍有潛力,但核心擔憂在於過度依賴 AI 會跳過寫作作為思考過程的步驟,影響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批判性思維。文章指出,這種挑戰不僅限於學生,也影響學術出版等領域,並引用「寫作即思考」的觀點,強調消除寫作過程可能對思考能力的影響。

閱讀這篇文章後,我對 AI(特別是 ChatGPT)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潛在影響感到擔憂。Leitzinger 教授觀察到的情況——學生提交雷同且缺乏個人經驗的文章——生動地說明了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雖然文中提到的 MIT 研究是預印本且規模較小,其關於使用 ChatGPT 組別在表現、大腦活動及內容回憶上的負面結果,確實提供了一些初步的證據,呼應了「寫作即思考」這個核心論點。當學生跳過親自組織思緒並將其轉化為文字的過程時,他們可能正錯失深度理解和發展批判性思維的機會。老師們能輕易辨識出「無靈魂」的 AI 文章,也進一步證明了這種方法可能無法培養學生真正的創造力和洞察力。 儘管研究者和其他專家強調應謹慎解讀,並非斷定 AI 必然導致懶惰或愚笨,同時也提及 AI 作為輔助工具的潛力,但文章的核心警示仍值得高度重視。不一致的政策和學生面臨的誘惑是現實問題,而更廣泛的學術和出版領域也面臨同樣的挑戰。文章提出的問題「當我們消除了寫作這個過程,這對思考意味著什麼?」直擊問題的核心。這不僅關乎作弊或偷懶,更關乎教育的本質——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和創造的人。如何引導學生將 AI 作為促進思考的工具,而非取代思考的捷徑,將是教育界面臨的巨大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