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chatgpt-wants-to-replace-google-but-im-not-convinced-its-a-competition
AI示意圖
文章探討了 ChatGPT 日益普及並被用於搜尋的現象,質疑它是否會取代搜尋引擎巨頭 Google。
儘管 ChatGPT 用戶數量激增且應用廣泛(包括搜尋),Google 仍以龐大的用戶群和處理量佔據主導地位。
文章引用專家觀點指出,ChatGPT 和 Google 本質上解決的是「不同的資訊問題」。Google 擅長尋找特定的、直接的、原始來源的資訊(提供連結清單供用戶篩選),而 ChatGPT 更適合用於探索性查詢、綜合整理想法或當用戶不確定確切搜尋內容時,提供經過解讀和總結的答案。
AI 搜尋(如 ChatGPT)存在局限性,例如可能出現幻覺(不準確資訊)、缺乏引用來源及事實查核困難。
文章認為,許多用戶優先考慮「便利性」而非絕對的精確度或來源驗證,這使得 ChatGPT 的直接、無廣告回應具有吸引力。
Google 也正在積極整合 AI 技術(如 Gemini 和 AI Overviews),使其搜尋功能更具競爭力。
ChatGPT 不會完全取代 Google,就像 Google 沒有取代書籍一樣。它們是針對不同目的的工具,彼此互補,用戶需要了解何時使用哪一個。
文章提出的觀點相當中肯且符合實際使用經驗。它明確地指出了 ChatGPT 和 Google 在功能和應用場景上的根本差異,而非簡單地將其視為「非此即彼」的競爭關係。 我特別認同文章中專家 Rohan Sarin 所說的「不同的資訊問題」。使用 Google 時,我通常是想找到某個特定網頁、商品的評價、新聞來源或明確的資料點;它提供的是一個資訊的「原始自助餐」,我需要自己去判斷和篩選。而使用 ChatGPT 時,我更多的是想理解一個複雜概念、整理思路、比較不同觀點的總結,或是需要腦力激盪時獲取啟發。它更像是一個「資訊導覽員」,幫我整理並呈現重點,即使這意味著少了原始來源的直接性。 文章提到用戶重視「便利性」勝過「精確度」,這點也很有感。在許多日常查詢中,快速獲得一個大致正確、易於理解的答案比嚴謹的來源考證來得重要。ChatGPT 的直接回答模式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尤其在疲憊或快速查找時。 AI 搜尋缺乏來源和潛在的幻覺問題確實是其致命傷,這也是為什麼在進行嚴肅研究或需要驗證資訊時,Google 及其提供的原始連結仍然不可或缺。Google 透過 AI Overviews 等方式嘗試提供綜合答案並可能附帶來源,顯示它也在努力融合這兩種模式的優勢,這將使未來的搜尋體驗更加多元和複雜。 這篇文章說服了我,Google 和 ChatGPT 不是在爭奪同一個地盤,而是在擴展人們獲取和處理資訊的方式。最有效率的方法不是選邊站,而是學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靈活運用這兩種強大的工具。這也提醒用戶,在使用 AI 工具提供的資訊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和求證的習慣依然至關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