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i-tried-googles-new-search-live-feature-and-ended-up-debating-an-ai-about-books
![]() |
AI示意圖 |
這篇關於 Google Search Live 的文章非常引人入勝,尤其作者描述與 AI 進行「辯論」的體驗,讓人感受到新一代搜尋不再只是提供資訊,而是能進行更深層次、更擬人化的互動。AI 能有「喜歡」的書單,甚至能參與對書籍定義的討論,模糊了工具與對話夥伴的界線,這既令人驚奇也帶有些許不安——我們究竟是在與一個知識庫對話,還是與一個模擬出來的「人格」互動? 從實用性來看,其連續對話能力和無障礙優勢確實是顯著進步,為特定使用者群體(如無法方便打字或有視覺障礙者)提供了巨大便利。這是一個值得稱讚的方向。
然而,文章最後提到的對網站流量和出版商的潛在衝擊,則是最讓我擔憂的部分。如果 AI 直接提供答案,使用者不需點擊連結,內容創作者賴以為生的流量將大幅減少,這可能導致優質內容枯竭,最終反而損害搜尋的資訊廣度與深度。Google 將使用者導向 Gemini 的策略意圖很明顯,Search Live 似乎是個非常聰明的方式,讓 AI 互動變得自然而核心。但如何平衡 AI 搜尋的便利性與開放網路生態的健康,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科技發展中必須嚴肅面對的倫理與經濟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