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apantoday.com/category/tech/ai-tools-are-helping-teachers-with-grading-and-lessons.-they-say-it-makes-them-better-educators
AI示意圖
文章指出,美國 K-12 學校的教師正廣泛使用 AI 工具(如 ChatGPT)來協助教學工作,包括備課、製作考卷和作業、協助批改以及處理行政事務。蓋洛普的調查顯示,有六成教師使用 AI,每週使用者估計可節省約六小時,有助於減輕教師職業倦怠。雖然 AI 能提高效率並可能提升教學品質,但也引發對學生過度依賴 AI 可能損害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 AI 在需要細微判斷的批改任務上可能不準確的擔憂。因此,學校和州層級正制定指導方針並提供培訓,鼓勵教師負責任地整合 AI,將其作為輔助工具而非取代人類判斷,並教育學生正確使用 AI。文章透過幾位教師的例子,說明 AI 在不同學科(數學、社會學、藝術)中的實際應用方式。
文章清楚地展示了 AI 工具在教育領域,特別是對於教師日常工作的巨大潛力和影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AI 所帶來的時間效率提升——每週節省六小時對於工作量巨大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這不僅能緩解職業倦怠,更能讓教師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價值的教學活動中,例如與學生互動、設計更具啟發性的課程,而非被重複性、行政性的任務綁架。
從「禁止」到「整合」的態度轉變,也反映了教育體系面對新技術的務實調整。完全阻擋 AI 既不可能也不明智,更重要的挑戰在於如何引導教師和學生「正確地」使用它。這篇文章提到的擔憂——學生對 AI 的過度依賴可能削弱批判性思維,以及 AI 在複雜任務上的局限性——都非常中肯且關鍵。這不是 AI 取代教師的問題,而是 AI 如何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以及如何教育學生將 AI 視為一個強大的輔助工具,而不是逃避思考的捷徑。
這篇文章也強調了培訓和指導方針的重要性。AI 就像一把雙面刃,其效益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者的掌握程度和教育體系的引導策略。教師需要學會如何識別學生是否過度依賴 AI、如何在備課或批改中結合 AI 與自身經驗判斷,以及如何將 AI 融入課程設計中(例如讓學生利用 AI 完成某個專案的特定環節)。這意味著教育系統需要持續投資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並建立清晰的使用規範。總體而言,AI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光明,但其發展需要謹慎的規劃、持續的培訓,以及對教學本質和人類核心能力的堅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