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07, 2025

Rabbit回歸: AI 小工具製造商與 Sam Altman 和 Jony Ive 競爭 AI 裝置霸主地位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rabbit-returns-ai-gadget-maker-takes-on-sam-altman-and-jony-ive-in-a-race-for-ai-device-dominance

AI示意圖

文章探討了 Rabbit R1 AI 裝置的發展歷程,該裝置最初於 2024 年 4 月推出時評價不佳,被認為功能有限且效能不足。 Rabbit 公司自推出以來已釋放了超過 30 次軟體更新,大幅改進了 R1 的功能,包括新增多語言翻譯、「教導模式」(Teach Mode)以自動化網頁操作等。 與同期失敗的 Humane AI Pin 不同,Rabbit R1 至今仍在銷售並持續開發,其 CEO Jessie Lyu 表示退貨率低於 5%,顧客滿意度高,並澄清 R1 從未被定位為智慧型手機的替代品。 Rabbit 的核心創新在於其「AI 代理」(AI agents)技術,這些代理能夠理解語境並為用戶執行任務,特別是在網頁上。 該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名為「intern」的新 AI 代理,可透過網路瀏覽器使用,無需 R1 裝置,能執行製作網站、預訂餐廳、生成帶圖表的報告等複雜任務。 CEO Jessie Lyu 認為 AI 代理代表著使用者介面的未來,能夠超越傳統基於應用程式的作業系統限制。他批評像 Apple Intelligence 這類僅是將複雜查詢轉給大型語言模型的做法,認為那不是真正的整合。 Rabbit 認為其從零開始構建的代理架構使其在與其他 AI 裝置競爭者(如 Sam Altman 和 Jony Ive 的項目)的競賽中具有優勢,因為他們不依賴特定的模型。 文章強調了 Rabbit R1 透過持續更新的顯著進步,以及公司致力於推動 AI 代理技術作為下一代人機互動方式的願景,並將其視為在快速發展的 AI 裝置市場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Rabbit R1 從最初的低迷評價中,透過持續的軟體迭代,展現了其進化和生存能力,這與迅速淡出市場的 Humane AI Pin 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提醒我們,在硬體之外,持續的軟體支援和功能拓展對於新興裝置的成功至關重要。 文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Rabbit 對「AI 代理」的強調以及其 CEO Jessie Lyu 對未來使用者介面的大膽設想。將 AI 從單純的問答工具轉變為能夠跨應用程式、理解語境並實際執行任務的「代理」,確實提供了一種擺脫傳統應用程式壁壘的新思路。Lyu 將現有 AI 整合(如 Apple Intelligence)比作「將汽車引擎放在馬背上」,雖然措辭尖銳,但恰恰點出了 AI 若無法與系統深度整合、實現真正的行動,其價值將大打折扣的問題。 「intern」這個無需 R1 裝置即可使用的網頁代理的推出,是 Rabbit 策略上一個聰明的延伸。這不僅讓更廣泛的用戶能體驗到其核心的代理技術能力,也降低了用戶門檻,或許能為公司建立更廣泛的用戶基礎和數據回饋迴圈,進一步優化其代理模型。 Rabbit 挑戰傳統應用程式生態和巨頭(如 Apple、OpenAI/Jony Ive 的合作項目)的願景充滿挑戰。讓用戶從習慣的 App 圖標點選模式轉向完全由 AI 代理代勞,需要在可靠性、信任度、隱私安全以及複雜任務的執行穩定性上證明自己。文章中展示的「intern」生成精美報告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這類能將複雜流程自動化並優化結果的代理,確實有巨大的潛力。 Rabbit 的故事是關於一個產品如何從邊緣努力回到視野中心,更是關於其公司如何緊抓 AI 代理這一核心技術,試圖重塑我們與數位世界互動方式的願景。他們的成功與否,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代理技術能否真正兌現其承諾,在複雜多變的真實世界任務中可靠地為用戶服務,並最終讓用戶相信,一個由 AI 代理驅動的未來,比 App 圖標的世界更高效、更便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