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apantoday.com/category/tech/would-you-hail-a-'robotaxi'-musk-bets-cabs-will-give-tesla-a-lift-after-boycotts-and-sales-plunge
AI示意圖
Elon Musk 自 2019 年起多次承諾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將在「明年」上路,但屢屢跳票。儘管如此,特斯拉即將在德州奧斯汀啟動一小規模的 robotaxi 測試(約 10-12 輛)。文章將特斯拉的進度與競爭對手 Waymo 進行對比,後者已在多個城市廣泛營運並完成了數百萬次載客,且採用了與特斯拉(僅依賴鏡頭)不同的技術路線(加裝雷射雷達和雷達)。文章同時提到特斯拉面臨銷售下滑、競爭加劇、Musk 政治立場引發爭議影響股價,以及監管機構對其現有「全自動輔助駕駛」(FSD) 系統的調查和質疑等挑戰。 Musk 仍計畫快速擴張,透過軟體更新讓現有特斯拉車主將車輛投入 robotaxi 車隊(類似汽車版 Airbnb)。分析師普遍對 Musk 提出的快速擴張時程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符合他過往過度承諾的模式,但也有人承認 Musk 雖然時間表常不準確,卻有能力實現顛覆性的技術突破。
文章生動地描繪了 Elon Musk 一貫的「高調承諾,延遲兌現」模式,以及他在自動駕駛計程車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面,他不斷設定極具野心的目標並喊出驚人的時程,這既是推動公司前進和吸引投資的動力,但也因為屢次跳票而損害其部分信譽。與 Waymo 這種採取較為穩健(或說傳統)技術路線並已實際落地的競爭對手相比,特斯拉僅依賴鏡頭的技術路線如果成功,確實可能帶來成本優勢,但其技術難度與安全性驗證也顯得更為艱鉅,特別是現有 FSD 系統仍需駕駛員監管並引發監管疑慮的情況下。 Musk 提出讓現有車主將車輛加入 robotaxi 車隊的「汽車版 Airbnb」概念非常具有想像力,理論上能實現極快速的擴張,但實際營運中將面臨車輛維護、清潔、保險、用戶體驗一致性、以及最關鍵的——技術必須達到真正的無人監管級別等眾多實際挑戰。奧斯汀的小規模測試只是第一步,離實現 Musk 所說的「百萬輛 robotaxi」仍有巨大的鴻溝。這更像是一場高風險、高回報的賭注,考驗的不僅是技術,更是 Musk 如何平衡他的宏大願景與實際落地的能力,以及如何應對來自市場競爭、法規監管和投資者信心的多重壓力。總之,特斯拉的 robotaxi 之路充滿了戲劇性與不確定性,令人持續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